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专栏 > 正文

沿海经济向何处去?

日期:2012-10-29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沿海地区经济下滑,证据确凿。无论是义乌小商品指数,还是深圳华强电子指数,无论是东莞与温州的房租,还是市场商户的撤离,都在显示沿海制造业深度萎靡。
  面对转型,沿海地区有两种做法:或者继续市场化,将转型坚持到底;或者退回政府主导投资时代,由特殊权力的大资金主导当地经济,以大型项目暂时拉动GDP,而后形成各个小而全的经济体,各地以政府项目、资金、优惠政策争取生存空间。前一条路是改革之路,意味着沿海地区市场经济的深化,后一条路是退守之路,意味着沿海地区从市场时代退回到半市场时代。
  无论从市场意识、公民意识,以及最近数年发生的击退重化工案例,沿海地区已经无法回到政府主导经济的时代,如果强行推动,将付出极大的代价,经济代价高昂、公民意识丧失、社会理性消失。
  沿海地区的制造企业大多小而散,以深圳华强北为例,中国电子第一街,占地仅1.45平方公里,年销售额曾经高达600亿元以上、日客流量达百万人,如今全行业利润率仅3%不到,8月有3575户经营户离场。据中证期货行业研究小组调查,电子行业市场排名前一百名的企业,销售额仅占5%,可见行业分散的程度。
  毫无疑问,这个行业需要专业深化、企业集聚、技术创新。问题有三,怎么做?谁来做?如何评估绩效?
  首先得认识到是什么造成了华强北的萧条,我们大可以用鸵鸟政策,把问题推给全球宏观经济不景气。但真正的问题在后面。华强北是传统功能型手机的配套市场,为什么不能顺利地走向智能型手机配套市场?华强北曾经以山寨手机的飞速创新闻名于世,说明当地具有完整的产业链配套,几十年形成产业链殊为不易,为什么如今不堪一击?中国如此大的市场却没有任何的定价权,既无知名品牌也无核心技术?
  当一个市场进入萧条期的时候,往往是并购重组风起云涌之时,因为此时企业资产价格最低,只要有亮点就会入大企业的并购法眼。为什么在中国,电子行业也好,光伏行业也好,要死一起死,要活一起活,甚至PE、VC一起进入寒冬,非要政府出手拯救整个行业不可。那么多行业,政府救得过来吗?
  没有出现并购重组,说明市场上的企业没有哪家有真正的核心技术、核心品牌,大小企业的现金流一起紧张。
  此时沿海地区需要做的不是政府大规模投资,而是基础制度建设:建立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让创新者有动力进行创新。
  知识产权不受保护,市场上多的是技术小偷,而不是真正的创新者。同时,围绕创新的服务产业也就无法兴盛,未来服务业将受到冲击。
  根据各地资源秉赋差异,放手让企业自行发展,发挥市场能力,是走出困境的最佳路径。按照美国模式,企业自行发展,一旦出现产能过剩,将进入并购重组阶段,市场生态生生不息。政府不会如坐针毡,进行大规模扶植。按照德国的模式,政府对于公开的各行业信息进行详尽分析,绝不允许产能肆意扩张,但在产权的保护上尽心竭力,对于企业的具体经营绝不干涉,因此企业可以在最明确的预期下经营。所以德国人个性优势下的机械、游艇等企业动辄就是百年老店,且规模不大。当然,在创新上尤其是电子类产品上,德国人无法与美国竞争,但他们足以维持自己的优势。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在财政压力下,千方百计引进央企,自以为是为民谋利,于政绩有利,于民有功。引进央企对于建立理性社会有利吗?对于市场化的并购重组有利吗?对于创新保护有利吗?如果答案可疑,那么,东部地区大规模引进央企就是饮鸩止渴,很有可能造成市场意识的倒退,成为国进民退的新版本。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