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购物真的OUT了?
甚嚣尘上的电商价格战甫一尘埃落地,“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接踵而至,而紧随其后的“双十二”促销大战似乎再度提醒着消费者:电商时代已经来临,还在商场里兜兜转转的你已经OUT啦!
电商能否就此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商业世界?两位商界大佬近期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了一场赌局。万达董事长王健林认为,像洗澡、捏脚、修耳朵这些业务,电商再厉害也取代不了。并和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约赌,如果10年后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占50%,他给马云一个亿。
商界大佬间各有自己的利益诉求,旁观者对赌局可能一笑了之。客观而言,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的确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扬弃。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电商产业能够人为制造出销售节日,让本来毫无商业价值的“光棍节”摇身变成了全民大消费的盛宴,而传统的商业模式还只能够在圣诞、元旦、春节中兜圈子。如此强大的市场消费影响效果,绝非传统商业模式所能够匹敌。然而,模式创新并不意味着商业规律的颠覆。电子商务虽然可以改变买家的消费习惯,也会引领消费潮流和趋势,但是商业规律却是新模式无法所撼动的。坐在冷冰冰的电脑前,消费者全无拖家带口逛大超市的惬意,家人购物中的交流快乐也无从体现。显然,为消费者提供现场体验成为电商鞭长莫及的软肋。事实上,价格、服务和信用是商家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只有这三个要素都保持强势才能够维护市场发展,否则不管你是电商还是百货店都会被消费者所抛弃。
电商的崛起依靠的就是价格战,由于电商模式节约了物理成本和人力成本,加之规模采购压低了进货成本,所以一般而言同一款商品在电商的市场价格要低于传统商业模式。但现在的问题是,价格战不可能长期维系,不仅被惯坏了消费者会越来越难伺候,而且长此以往商家也会大呼“吃不消”。价格大战带来激增的销售业绩很有可能是以透支未来市场购买力为代价的,最终往往是自吞苦果。数月前,京东以“竞争对手降价到1元,我们就用0元销售”的豪言壮语吸引了众多眼球,但这实际上是对基本商业伦理规则的背弃。在“虚构原价、欺诈消费者”的劣迹被曝光之后,京东不得不在监管部门的压力下向消费者道歉。而在光棍节之后电商企业又发起 “1212”大促销,但实际收效并不理想。
需要提及的是,在疯狂的价格战背后却深藏着后续服务隐患。北京市工商局数据显示,“光棍节”这月,共受理消费者投诉7087件,其中涉及互联网销售服务的3585件,相比10月的数据环比上升超过了50%。可见,虽然交易额在促销时陡增,但无论是物流配送、还是客服售后,包括店家诚信问题都逐一暴露出来。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新兴网络科技在催生便捷消费模式的同时,也为各种商业陷阱提供了便利。在电商大战中脱颖而出的淘宝天猫平台,最近又被曝退货率高的问题,存在数据造假嫌疑。在 “双11”销售中,杰克·琼斯、骆驼户外和全友家居的天猫官方旗舰店凭借过亿元的销售额成为当日最大赢家。但数据显示,这三家“双11”过亿元店铺退款率分别为9.43%、19.57%和35.97%,其中全友家居退款率超过行业平均值的7.5倍。这些数据让电商企业的信用遭到质疑,而伪价格战的质疑给电商未来发展蒙上了阴影。除了真实销售量成迷之外,淘宝网上分级而设的“卖家信誉”也可能名不副实。据业内人士透露,在加入一个互刷信誉的QQ群之后,很多卖家都可以虚拟购买对方网店商品,在一唱一和间快速提升店铺的销售率和信用值。这一现象的曝光让许多热衷于网上购物的消费者大呼被愚弄。
种种迹象表表明,近年来异军突起的电商固然成长迅猛,但目前并不可能强大到可以颠覆商业世界。现在与其探讨电商何时取代传统商业模式,倒不如认真反思一下,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才更加贴近消费者所需。
【请注意:新民周刊所有图文报道皆为周刊社版权所有,任何未经许可的转载或复制都属非法,新民周刊社保留诉讼的权利。】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