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专栏 > 正文

让回乡探亲的脚步轻盈起来

日期:2013-07-10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10分钟8元,1小时20元……购物费另算”,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自7月1日甫一施行,就有淘宝商家陆续推出“代看望老人”系列服务,引发社会舆论的关注。
  毫无疑问,亲情慰藉是无法通过商品化替代的,推出这些“新潮”服务的淘宝卖家更像是在自我炒作。然而,在“代看望老人”服务诞生的背后,也折射出法律规制与现实执行间尚存空隙。督促年轻人切实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除了通过法律唤醒道德自律之外,有关部门还应当完善休假制度,从操作层面为子女尽孝提供保障。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人,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高达49.7%。遗憾的是,本应由社会道德来监督的子女尽孝行为,如今却要由法律层面强行束缚。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些琐碎“家务事”被推升到法律监管层面,足以反映出当前孝道乏力的社会负面风气弥漫,亟待外力强行修复。
  孝道渐失除了因少数人亲情冷漠之外,其间一些社会客观因素也不容忽视。子女赡养老年人天经地义,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更何况人乎?然而,随着经济发展,许多年轻人远离家乡寻找发展机会,人口流动性增强,工作地与家乡的距离愈来愈远。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外出子女们大都选择电话短信等“快餐式”问候与父母沟通。从主观上而言,许多人都表示即便没有法律强制规定也希望能常回家看看、多感受一下亲情,但顾及到路途遥远、误工损失、职场竞争等现实问题,回乡探望老人往往成为了一种奢望。甚至有网友直白地说:“能不能多回家陪父母,全看老板心情啊!”
  对于子女的不易,老人们也大都表示理解,当初含辛茹苦培育孩子长大不就为了他们有一个更加亮丽的未来吗?老人们不愿子女们因探望自己而折损了前程,更不愿意子女因此而受到法律惩戒。可见,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更多具有社会价值指引意义,而不可能对解决子女回家看望问题产生实质性影响。毕竟这部法律涉及的是自诉案件,如若老人们不主动起诉,司法是不会主动介入的。
  事实上,以立法形式强化社会尊老、敬老理念在国外并不鲜见。诸如瑞典、芬兰等国家法律就对子女与父母的居住距离、与父母接触的时间和次数等做出了规制。应当提及的是,这些国家在以法律形式规定子女尽孝的同时,人性化的福利制度也为年轻人探望老人提供了可行性。反观我国,《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自1981年出台后从未做出修改。包括“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等探亲标准早已不合时宜。如今,飞机、动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普及,交通四通八达,利用双休日在国内两地间往返基本都能实现,这意味着职工探亲规定基本上成为一纸空文。许多都市白领表示,能利用年休假回乡探亲就颇感满足了,而现在的问题是,在晋升、考核、评优等与绩效绑定的职场规则面前,谁又敢轻易频繁请假呢?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在沪工作的外地员工之中,半年以上才能回家一次的职工占到了受调查者中的41.18%。调查中,82.35%的受调查者从未享受过探亲假,23.53%的职工请不到年休假,还有41.18%的职工虽然有带薪年休假,但真要休到却是困难重重。以此观之,在法律明文要求年轻人“常回家看看”的同时,也应当及时修复休假保障短板,弱化职场前景与尽孝义务之间的“跷跷板”效应。
  淘宝“代看望老人”服务虽难以聚拢人气,但却反映出许多老人难以如愿获得子女慰藉的现实问题。希望伴随着探亲休假等制度的完善,年轻人探望老人的步伐能变得更加轻盈顺畅。

【请注意:新民周刊所有图文报道皆为周刊社版权所有,任何未经许可的转载或复制都属非法,新民周刊社保留诉讼的权利。】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