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专栏 > 正文

看教育如何固化贫富差

日期:2015-03-25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北京取消了跨区择校,只不过是比较有钱的人输给了特别有钱的人。
朱伟一
 
 
  都说教育是个好东西:除朽木不可雕也,凡受过良好教育者,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但现代社会中,教育也体现、固化并扩大贫富差。以美国为例,夫妻高中文化程度的家庭的收入远低于大学文化程度的家庭,而且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79年至2012年期间,两类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由3万美元增加到5.8万美元。
  而能否上大学,能否上好大学,这又取决于父母是否有钱。美国的房产税交给地方政府,主要用于当地的中小学教育。当然,收入较高的家庭才有能力多交房产税。有些居民还主动提出多交房产税,以改善本地区中、小学的师资和校舍。在同一州内,各地中小学的经费可以相差50%。不过,美国的父母真有钱,就送子女上私立学校了。教育方面美国高收入家庭的子女占了先机。发达国家中有相当一部分国家,其用于富人子女教育的资金多于用于穷人子女教育的资金,而这方面美国名列第三,仅次于土耳其和以色列。
  中小学教育靠钱,大学教育也同样是靠钱。美国州立大学的经费很大一部分来自州政府,有钱的州自然可以提供更多的经费,大学也办得更好。加利福尼亚州有全美最好的大学,原因之一是加州历史上就是美国较富的州。私立大学就更是世袭的教育机构。2014年,哈佛大学录取了2023名本科学生,其中16%是哈佛大学校友的子女。但仅作为校友并不能荫子,还必须给母校捐款:或一次向母校捐巨款,或细水长流,捐款金额虽小,但几十年如一日,以表现出对母校的赤胆忠心。平均算下来,美国名校校友的子女进父母的母校读书,除去学费之外,父母已经捐赠了100万美元。美国只有加州理工学院只按成绩招收学生。
  美国名校招生时都自称不是只看成绩,而是要看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其实这是一个弥天大谎:美国校方实际上是在为富家子弟大开方便之门。美国大学看重考生的文体活动,但此类活动并不一定有助早期智力开发,也并不一定有助于加强未来的工作能力或工作能力。相反,此类考量只是用于将人分门别类。名校看重的文体活动包括网球、高尔夫球、弹钢琴、拉提琴、学外语、海外旅行,这些都是烧钱的课外业余爱好,父母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支撑不起。美国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很多用人单位还是要看申请者的文体活动。美国是高唱平等的国家,表面上不会问人父母的职业或收入,但可以旁敲侧击,查明情况。
  大学教育可以增加收入,美国大学趁机招财进宝,不断提高学费。1978年至2004年,美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上升了大约201%,而美国的大学学费则上升了800%。美国大学的学费全世界最高,大学雇用了许多行政人员,人浮于事,尸位素餐。但高学费有一个重要功能:可以提高门槛,将很多人拒之门外。
  家庭收入对教育如此重要,婚姻也因此而合并同类项:高学历的男女结为夫妇,以增加子女胜出的机会。夫妇同有高学历,就增加了家庭的总收入。家庭已经不是生产单位了,但仍然是经济单位。还有,母亲如果有大学本科学历,生孩子时只有9%的人是单身母亲。相反,如果母亲是高中辍学,则生孩子时61%的人是单身母亲。
  从美国的情况看,财富与教育互为因果关系,又是先有鸡还是先蛋的难题。但我以为,只有先减少贫富差别,才有可能减少教育方面的差别。比如,北京取消了跨区择校,收入较高的父母无法再靠出钱将其子女送入较好的中小学。但结果是学区房价格随即飙升。而能在学区高价购房的家庭,其财富应当远高于此前许多择校的中产阶层家庭。这样一来,还是有钱沾光,只不过是比较有钱的人输给了特别有钱的人。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