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睡大觉”真相
阅读提示:公积金制度有的需要顶层设计,有的需要地方改革推动。
叶 檀
6月12日,住建部、财政部和央行联合发布《全国住房公积金2014年年度报告》,官方自2009年以来首次亮全国住房公积金家底。
公积金数据公开,改革方向也就相对明确。考虑到财政公开的数据水平,公积金家底的公开程度算是超前,在人员经费等方面的数据也都公开了。再进一步,各中心的公积金账目也有必要公开,向基金所有人交待。
公积金的问题并不是使用太少,而是体制不顺,管理障碍。
3万亿公积金睡大觉的真相浮出水面。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达到11877.39万人,比上年增长9.19%,年末提取总额37806.26亿元,占缴存总额50.51%,剩余37046.83亿元在“睡大觉”。
但公积金使用不算少。2014年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的市场占有率为19.22%,其中有68.89%用于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再加上一定量的保障房住房建设试点项目贷款发放和国债购买。
地方政府稳定楼市的重要手段就是降低公积金门槛。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2015年以来,全国已经有超过100个城市发布了不同力度的住房公积金松绑政策,包括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及二套房贷款比例,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有的地方公积金使用已经到额度岌岌可危的地步。
公积金提取数量多与使用效率是两个概念。由于各地放宽公积金提取门槛,提取额增加,2014年住房公积金提取额7581.96亿元,占全年缴存额的58.52%,同比增长13.99%。
但公积金管理层级多,每个层级都将其视为自己的“唐僧肉”。截至2014年末,全国设区城市(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设立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342个,另有未纳入设区城市统一管理的分中心208个,其中县(市、区)分中心98个,石油、电力、煤炭等企业分中心86个,省直分中心24个。
管理的总体费用居高不下,2014年全年住房公积金管理费用支出70.98亿元,全国3.66万从业人员经费达29.13亿元,公用经费11.09亿元,专项经费(包括信息化建设经费)30.76亿元。从人员经费看,公积金管理中心人员工资并不高,每人7.96万,到手的并不多,但加上办公费等公用经费总体不算少,重要的是管理效率不高,使得公积金制度受到不少诟病。
其实公积金可以学习美国各州的公务员退休基金,实行多中心联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同时把人员数量降到最低。
但截至到去年底,全国主要100个城市实现住房公积金联网监控的目标暂未完成,各地系统单独建设。更可怕的是人员多、提取内容复杂,人为创造各自为政、不能监管的空间。
各种消费名目繁多。以天津市住房公积金提取政策为例,住房消费类包括了购买商品房、私产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等自有住房,无房无贷职工租房,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造、翻建、大修自有住房,偿还自有住房贷款本息。还有非住房消费类,如离休、退休、出境定居等。此外,公积金还可发挥社会救助功能,以下情形也可接受公民提取申请:如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完全或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或重度残疾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被纳入天津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或特困救助范围的,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的等。
2014年住房消费类提取5714.52亿元,非住房消费类提取1867.44亿元,分别占75.37%、24.63%。各种非住房消费类并不少。没有具体数据难以判断公积金的使用效率与公平性到底如何。
公积金制度有的需要顶层设计,如基础数据全国联网,有的需要地方改革推动,如地方公积金清单的公开与基金制度的完善,以往所说的3万亿沉睡只是低效率的表现,并非病根。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