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不想让金陵东路停在过去

日期:2020-04-01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我的生活和这条160年的老街有了故事,但我不想让它永远停留在过去。
撰稿|沈 彬


  那天看了一篇微信公号的文章,才确定我熟悉的那条金陵东路终于要没了。

  早在1月初,金陵东路的居民们渐次喜气洋洋搬场,店面如今都货真价实地关了。

  看着南粤风格的骑楼下的店铺,统一被砌上砖红大墙,总觉得要写些什么——

  小时候跟阿爸、姆妈“逛上海”——不要笑话我们浦东人,我们到市中心一直叫“去上海的”——几条路线记得很清楚:南京路就是人多、店多;逛淮海路,就是路长到让人绝望;金陵路呢?就是沿街骑楼。

  记得那时金陵东路有好几家布店、服装店,姆妈一路是要逛过去的,我只是觉得无聊,但是金陵东路有骑楼,夏天不必站在毒太阳底下,还是很惬意的一件事。

  对当年坐轮渡才能去浦西的浦东人来说,金陵东路上最“弹眼落睛”的建筑,是紧靠着外滩的金陵中学的大楼,素白高挑的建筑,在外滩清一色的花岗岩的建筑中相当出挑。它高达32层,当年曾是法国领事馆所在地。

  小时候,上海的高楼并不多见,坐电梯更是难得的享受。坐在浦江的轮渡船上,我就在幻想金陵中学的学生每天上下楼,都坐着电梯呼呼生风的样子。无论如何,能在外滩后排上学,还是一件很拉风的事吧。

  如今看惯陆家嘴高楼的上海人,有着平视全世界所有CBD高楼的器量,这恰恰是上海的变化给上海人带来这种自信。

  一条金陵东路,我小时候最想玩的地方就是那家曹素功墨庄。在骑楼下做出中式的琉璃瓦的翘角屋檐,构成中式山门。当时,我被里面各式各样的墨锭给迷住了,有八仙过海的,有西湖十景的,有水浒一百单八将的,还有元宝形、屏风样式,最多的还是“五百斤”、“千秋光”的墨锭。这里头最贵的要数朱砂墨锭,我总要趴在玻璃橱窗前数价签上到底有几个零。然后,这些一尺高的“龙飞凤舞”墨锭、1万元的朱砂,就成了我和小朋友吹牛的资本。

  当年,我最想买的是五色的盘龙彩墨条,透着诱人的光彩,但一直没有舍得买。前几天,偶尔在淘宝上刷到这款彩墨条,也不过20元钱,还标明是“老库存”,但颜色终不像当年那样好看了。这有点像16岁小姑娘的花裙子,等到26岁有钱买了,却再没有当年的味道了。

  今年年初,有新闻说,上海市南山路弄堂内的中华老字号“曹素功”面临搬迁,让人感慨。什么是上海呢?上海就是机会,上海就是变化。曹素功作为徽墨代表,却在上海发扬光大,走的不是保守路线,相反是用足了上海品牌、上海场景。海上画派巨擘——任伯年晚年曾在曹素功墨庄久住,他以画家的体验,指导工人改变了墨的调色,从此这款徽歙墨就被注入了上海的灵魂。

  谈老上海的文章,难免有一份淡淡的回不去的忧伤,这是人之常情。但是,怀旧,不是为了回到过去。在这条金陵东路上,还是小男生的我,吃到了人生第一口紫雪糕;在“曹素功”里,买到过第一支狼毫笔;10年前上夜班时,我天天踩着自行车,驶过夜深寂静的金陵东路,去赶渡江的末班车……

  我的生活和这条160年的老街有了故事,但我不想也不能让它永远停留在过去。因为我们只是城市的过客,城市的有机体有着它的生命节律。目前已经明确,改造之后金陵东路的骑楼不会拆,风貌会保留,会打造成“海派金陵路,活力新走廊”,那会是另一个城市故事了。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