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惯的心灵”受不了新华字典吗?
《新华字典》暂时安全了。之前,广西全州检察院高调宣布,发现当地书店售卖的部分新华字典及儿童读物存在“低俗化内容与配图”,责令下架整改。之后,上级检察院机关宣布,已责成该院进行整改,收回了命令。
所谓《新华字典》的“低俗化内容”,我猜就是之前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玩弄妇女”那个词,也有可能,是某个网民举报的、字典居然把“国家”解释成“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施专政的暴力组织”。后一条,大概只能证明网友在初中政治课上“九漏鱼”了。
关于“玩弄妇女”,其实是政法机关一直使用的书面语,用了很多年。新问题是这种“黄色的字眼”能不能让孩子看到?
目前,这一波对绘本、教材的吐槽,都是以保护未成年人为出发点的,其中有真问题,比如目前教育部已经责令调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插图问题。但是大而言之,孩子的世界里绝对不能有负面、灰色的东西吗?这种掘地三尺深挖“儿童不宜”的网络狂欢就真“宜儿童”吗?如果“玩弄妇女”不能出现,那么“猥亵”“娈童”“强奸”“交配”呢?
其实,也不仅中国有这种“净化”运动,全世界都在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名义搞“取消运动”。
格雷格·卢金诺夫的《娇惯的心灵:“钢铁”是怎么没有炼成的?》,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过度的保护导致一代人的衰弱,“安全主义”以“为你好”的名义盛行,首先是从身体安全开始,然后各种精神安全,搞到现在美国连《荷马史诗》《鲁滨孙飘流记》等古典名著也因为涉及男性中心、欧洲中心、白人至上,都不能好好学习了。结果美国新的一代成了“娇惯的一代”,什么样的负面信息都不能接受,如果接触了,那就“需要一生来治愈”,而且必须举报到老师丢饭碗。
在美国,因为有极个别的孩子可能对花生过敏,之后美国公立学校就一律禁止采购含花生的制品,后来发展到生产过含花生制品的公司也被排除在采购名单之外。所谓的负面情绪、负面信息,都需要有一个通过接触来脱敏的过程,把孩子放在绝对的无菌环境当中,最后只能是害了孩子。
以《新华字典》来说,其实我小时候就知道那里面的“敏感”内容。那时调皮男生拿到字典之后,第一件要干的事情就是翻到字典里有骷髅插图的那一页,或者是翻到有内脏插图的那一页。因为看了字典的骷髅图,我们就变成了杀人魔、开膛手杰克了吗?
难道未成年人不能从《新华字典》这种正规途径了解必然需要学到的词吗?如果连《新华字典》都难逃被下架的危险,那么,课堂上还能教孩子什么呢?《背影》是违反交通规则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全篇是暴力情节……
打造一个净化的无菌世界,让孩子在其中看不到一丁点的残忍、血腥、罪恶才是真正的对孩子负责?舶来的取消主义大行其道,国内的家长欢呼踊跃,以“为了孩子好”的名义,举报这个,下架那个,甚至发展到家长举报《米小圈》里的逃课、打架情节。
之前,我在社交平台上谈“玩弄女性”时,引用过王小波的一句话:“不知为什么,傻人道德上的敏感度总是很高。”想不到,马上有一位妈妈质问我:你会不会让你的孩子看“玩弄女性”这种东西?
如果7岁的孩子不能看,8岁呢,9岁呢,10岁呢,17.9岁即将成年呢?不给孩子一个脱敏的接触机会,就等着孩子在18岁生日当天瞬间成长吗?话说,这一届的80后的家长,不清楚自己是在哪个VCD机上启蒙的吗?你们变成坏人了吗?(撰稿 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