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专栏 > 正文

你总会长成你不喜欢的那个人

日期:2015-10-15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冯小刚在票房上的不如意,对社会现状的不理解,一点没漏地灌在这电影里。
孟 静
 
  去看电影《老炮儿》的内部放映,因为贺岁档才上,我就不剧透了。总之就是一个落魄的社会人儿对时代的不满和颓丧又无力改变的故事。同去的90后姑娘说她挺感动的,我说,我看过好多这样的感叹,打从八国联军进北京起,老舍那辈儿就对时代这么感叹着,然而并没什么用,时代还是这么无情地对待着九斤老太们。
  人到底在多大年纪开始回忆?我姥姥和邻居抱怨她婆婆的时候是60多岁吧,男人会更早一些,如果他们提前退休,那抱怨的时间也会提前,如果手握权力身居高位,也许70岁还能保持向前的状态。《老炮儿》里张涵予有句台词,大意是:都说我们年过半百了,我就不明白了,我们才50岁,怎么就给形容得那么老了?
  这是一部老人的电影,不是因为戏中人都年过半百,而是他们的心态老了。心态老了的标志是爱回忆爱抱怨,十年前,冯小刚还没老时王朔就先老了,他写了《看上去很美》,絮絮叨叨讲述自己在幼儿园里如何尿裤子。这回冯小刚也彻底老了,脸苍了,皮苍了,整个人的精气神都懈了。90后小姑娘说他演得好,我觉得这就是他现在的状态,这两年他在票房上的不如意,对社会现状的不理解,一点没漏地灌在这电影里。
  比他和王朔老得更早的是他们的发小——叶京,他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回忆了,其实那时叶京也就40岁。他拍了以“文革”时期为背景的《梦开始的地方》,然后一部又一部都离不开70年代——《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还有去年我看过的点映《记得青春那首歌》,直到现在还没上映。
  点映那天冯小刚和王朔都去了,叶京说他们看完电影去喝了顿大酒,抱头痛哭。我一直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有牢骚,大院子弟,没下乡直接参军,退伍后安排工作,不愿上班去当倒爷,赶上改革开放各自发财,现在虽不说大富大贵,也是大鱼大肉吃着,孩子都送出国了,烽火时代里他们的父辈是既得利益者,最坏的时代里他们是既得利益者,最好的时代里他们的子女是既得利益者。后来采访时叶京说,他们不是既得利益者,比他们大十岁的知青哥哥们才是,估计知青哥哥们也觉得弟弟们更幸运。
  在《记得青春那首歌》里,叶京不是没有反省,他有大段大段的自我解剖,用一个年轻姑娘的嘴骂他们这代人:自己一事无成,看不上这个看不上那个,却又懦弱无能。这段剖白和《老炮儿》要表现的东西是一样的,他们力图驴倒架不倒,力图让小辈们知道你老子当年是很牛的,却又力不从心,轰然倒下。而年轻人貌似听了,真听进去没?我看没有,直到年轻人到了他们那个年纪,才会理解自己的父亲,才会变成和父亲一样的人——他们当年最不喜欢的那种人。
  不知道为什么,上一代人总是瞧不起下一代人,60后瞧不起70后,60、70后瞧不起80后,六七八零后瞧不起90后……然而年轻人根本不在乎你们是否瞧得起他们,世界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他们的,是比他们更年轻的人的。无视才是最大的蔑视,批评只是因为重视。我想也许是因为健康和身体的局限,年长者再也做不了只有年轻人才能做的那些事,所以这种心情里夹杂着嫉妒,眼馋,伤感,自怜,如果60岁的人依旧葆有20岁的外貌和身体,老年人和年轻人就不会有代沟,老年人也忙着玩自己的,哪有精力批评他人?男人比女人更早地陷入怨气,也是因为女人爱社交,爱跳广场舞,身体机能比男人要年轻。
  老年人嫌弃年轻人,年轻人不CARE老年人是个永恒的主题,因为那些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也会老,也会重复做他们曾经付之一笑的事,大家其实是在同一个轮回里打转,这个话题并没有因为时代进步而被睿智地解决。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