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曦的婚礼
阅读提示:文化冲突中的婚礼,当然是更绚丽多彩的一方会占上风。
恺 蒂
约堡的西崖饭店与动物园毗邻,粉红色的楼房沿着山坡往上建,英国著名建筑师Herbert Baker的设计,是靠着金矿发家的约堡财富的象征,依然充满着殖民时代的怀旧感,正宗的英式茶点堪比伦敦丽兹饭店。西崖饭店居高临下的地理位置、它的怀旧情绪和绵长的英伦风味,也让它成为约堡最流行的婚宴场所,选择在西崖饭店结婚,人人都知道,那将是最传统英式婚宴。
若曦是老朋友波特教授的女儿,从小成绩优秀,历任学生干部,金山大学法律系毕业,又到伦敦政经学院深造过,一直看重事业,三十未嫁,教授夫人常会轻声感叹:“若曦结婚的日子,真不知道会是哪一天。”然而,若曦订婚的消息还是在她三十三岁生日之前到来了,教授夫妇宣布喜讯的同时,语气中弱弱有些中气不足:若曦的未婚夫,是个印度人。南非民主23年,一不小心,根深蒂固的“种族”概念还会在不知觉间流露。
若曦的两位舅舅都是约堡商业界的大腕,若曦订婚后,“我们盛大的印度婚礼,绝对会赛过电影中盛大的希腊婚礼!”就成了两个舅舅的插科打诨的口头禅。婚礼从去年开始筹备,远在伦敦的我们,也常能听到消息:“文化冲突、一言难尽。”慢慢得知婚礼的具体安排:新郎家安排的传统印度婚礼,将在德班举行;新娘家安排的传统英国婚礼,将在西崖饭店。
约堡4月,西崖饭店的玫瑰园,阳光明媚的仲秋婚礼。从婚礼场地的装饰,能看到“文化冲突”已经达到了“文化融合”。场地的装饰花束,不是英国的白色,而是印度的红色金色;前方搭建的,不是花棚,而是印度式帐篷。新郎全套印度盛装迎接客人,新娘家的大部分男宾,都穿着英式燕尾服。婚礼节目单上标着先是“印度教仪式”,再是“基督教仪式”,我心中窃喜,因孩子没有放假我错过了德班的印度婚礼,至少在今天,英国婚礼上还有一些印度因素。教授夫人解释:印度教仪式是象征性的,二十分钟的祝福而已。
节目单中,还夹着一份四页纸的印度教婚礼说明书,全部过程十五步骤,包括新娘父母为新人洗脚、牵手仪式、火盆仪式等,每一步的过程、特点、意义都写得清清楚楚。
美丽的新娘在亨利普塞儿的《印度女王》的音乐声中入场,就听到婚礼客人集体发出一声赞叹:新娘的婚纱虽是西式,但用的是印度纱丽的质料,乳白和紫红两种颜色,镶嵌着金丝线,与新郎服饰上绣出的装饰相映成辉,两种文化的最佳结合。
新郎没有站着等待新娘的到来,而是按照印度教习俗躲在布帘之后。身穿白袍的印度教牧师上场,缭绕的香草气味,抑扬顿挫的吟唱声,让玫瑰园充满了异国情调。一切活动都在小帐篷进行,虽然听不懂吟唱,但跟踪说明书上的文字,大致能明白整个过程。新娘新郎见面、牵手、肩头绕白布、女亲戚们轮流上前祝福,不停地向他们抛撒大米、燕麦等谷物和香草,然后一个火盆被点燃,新人绕火盆左转右转,不停地向火盆中撒谷物……
二十分钟过去,仪式还在说明书的第一页上;四十分钟过去,牧师还没有停下来的迹象;一个小时过去,客人中穿燕尾服的,就开始不耐烦。教授夫人派新娘哥哥上前催促印度教牧师加快速度,但显然没有效果,只有新郎妈妈稳坐泰山,面含笑意,仿佛一切尽在她的掌握之中。等印度教牧师唱完最后一句祷告,正好两个小时。赶快撤掉小帐篷中的火盆等物,基督教牧师上场,二十分钟的英国仪式就显得特别匆忙和简约。新娘父母的恼火显而易见:夕阳已经剩下最后一抹红,婚礼照片,只能借助于闪光灯。
婚宴上,文化冲突还在继续,看完菜单,两位舅舅就握紧刀叉大喊:“晚上十点,我们订好了牛排屋,谁去?”原因:为了照顾印度客人,这是一份全素的菜单!
其实,那桌印度素食相当美味可口。文化冲突中的婚礼,当然是更绚丽多彩的一方会占上风。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