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王翰之
阅读提示:年过七十,白发皤然,但其面容望之不过五十许人,言谈举止,仙风阵阵,道骨袭人。
胡展奋
最近心情一直很温馨怀旧,因为意外见到了武术大师王翰之。
王翰之是谁?怎么又是“大师”?王翰之是我的偶像,中国武林和书法界的顶尖人物,一个“人不在江湖,江湖却始终有他传说”的世外高人。
虽说1949年以后,中国极少有真正的大师,但他却是当之无愧的大师。
时间要跨到四十年前,“文革”的中后期,弄堂里的孩子照例都不上学了,所谓的“复课闹革命”,基本就是“妇科闹革命”,小小年纪没人上课,都偷偷地谈起“恋爱”来,纯洁一点的,最多写写暧昧的字条,“不及乱”的便叫做“辟情操”,动手动脚乃至“乱了性”的,就叫做“车拉三”,大概“有爱情就一定有艺术”的缘故,一个至今没人深度解读的现象是:“文革”中后期“才艺活动”大行其道,社会上整个青少年群体不知何时由“造反”而转型,分化扎堆成一个又一个圈子:有举杠铃拉肌肉的,弄堂里整天“哐!哐!”地响,那是扔杠铃声;有刻苦练摔跤,上海话叫“掼撒跤”的,空旷地里,特别是“人民大道”附近,经常拉场子迎战南来北往的“杀坯”;也有勤练小提琴,准备参加文艺小分队演出的,我的朋友郁建平当年就是一把好手;亦有苦练书法,以备再有机会抄写大字报、出墙报,一展文采的;更有悄悄学习外语,盼望有朝一日被高层看中,像“乔冠华”一样飞黄腾达的;当然,也有洪丕谟那样的文化人感叹造化弄人,研究风水堪舆探索命运的。真所谓牛头马面,光怪陆离,不一而足。
我因为父亲被打成“历史反革命”而且人长得瘦弱,从小在里弄里被人欺负,幼小的心里最强烈的愿望是有一身武艺,找到那些乌龟王八蛋报仇。
因为有亲戚住厦门路附近,我常去避难,去得多了发觉东起外滩,西至黄河路,武艺超群的“王翰之”是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整个“上只角”,到处听人传颂王翰之,就像多年后我们看《佐罗》,发现很久以前,天下穷苦人就都盼望着剑侠“佐罗”一样。
某日,马路大乱,“上体司!”“上体司!”只见一大群身着蓝色线衫线裤的彪形大汉向山西路方向疾走,凭经验,我们知道,又要横扫山西路口的“毛主席像章交换市场”了,果然,“上体司”一冲进山西路口就抓人,混乱中,我只看到四五个彪形大汉围攻着一个白面书生,但是这个白面书生非常活络,声东击西,指南打北,黄鳝一样在笨拙的大汉中乱窜,打得大汉找不着北,人群突然纷纷惊叫:王翰之!王翰之!
啊!这就是传说中的王翰之吗?!但“王翰之”似乎不太济事,随着又一批“杀坯”加入,他虚晃几下,暴喝一声,飞步逃进了弄堂,不见了。“上体司”们不罢休,在路人指引下直冲山西路王家,没几步人群又忽然不动了,只见王家门口一个白衣青年不怒自威地站着,领队的据说是武术队的,一眼就认出了真正的王翰之,赶忙招呼,并喝住众人:一个不许动!“捺格帮人,手上去,手断!脚上去,脚断!”
那厢壁,王翰之也认出了领队,打了一个哈哈,立马就有人上前拉圆场,说明刚才那“白面书生”乃是王翰之的弟弟,彼此误会云云就散伙了。
事隔四十年,没想到在浦东,在金海路的“上海八卦掌协会”的宽敞气派的总部又见到了会长、八卦掌第五代掌门人王翰之。王先生年过七十,虽白发皤然,但其面容望之不过五十许人,言谈举止,仙风阵阵,道骨袭人,令人顿生膜拜之冲动。
他六岁随父王壮飞习练八卦掌,天赋苦诣,文武双绝,当代硕彦无不交口称誉。1987年开始应邀执教中国海军陆战队,未几应邀赴美国访问,打遍美国无敌手,赢得“寰宇称雄”尊誉。更妙的是他的书法,潇洒、俊逸、雄奇、大雅,六体皆能,功力深邃,有传统有自我,卓尔成一大家。其“打拳是在空中写字,写字是在纸上打拳”的妙语,至今仍为业界津津乐道。
王先生,久违了!因为有四十年前的宿缘,他邀我下周六喝酒呢!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