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见到的释永信
阅读提示:对少林寺已露端倪的问题大肆美化而不质疑。八年过去了,我深感惭愧!
胡展奋
永信摊上大事了。
“开除僧籍”、“百万豪车”、“转移资产”、“嫖娼被抓”、“北大情人”、卧室摄像头、海外私生子、几十亿存款……如暴雨般往下砸的传言,把少林方丈释永信困兽一样活活围在沼泽一般黏稠的长舌阵中,出家人眼里,网络上的剧毒口水后面影影绰绰的,不知像不像无数的牛头马面、鬼母夜叉,天龙八部,山魈阴兵,有道是“红尘本是危途”,新近的组合举报,已把大和尚涂抹得像“三言二拍”里的淫僧、恶僧、佞僧、权僧,事实究竟如何,目前依然扑朔迷离。笔者当年也是采访过释永信的,不妨谈点印象。
那是2007年的元旦前后,副主编杨继桢负责联络,听说我们周刊要写万字长稿,河南的哥们直接动用了省里的高层资源才把采访搞定。
但采访条件相当苛刻。只能利用“边角料”的时间访谈。根据“上面”的安排,我们必须于1月31日凌晨6点从郑州出发去登封(少林寺所在地),迎接释永信共赴郑州,采访只在途中进行。换句话说,大和尚只有从少林去郑州开“两会”的路上,挤出两小时,“顺便接见”我们,那是2007年,他的身价已经牛逼如斯,大冬天的,冒大雪,郑州——少林——郑州——我们必须来回奔命400公里才得一亲大和尚法泽。
凌晨鹅毛大雪,通往登封的高速公路上黑乎乎的只有我们的引擎轰鸣着,到达少林,天刚亮,少室山下,白雪皑皑。
然而迎接我们的是当头一棒:方丈一宿未归。手机也不通。“不是说好的嘛……我们黑灯瞎火地从上海赶郑州,又从郑州赶来……”我俩深感屈辱,但没人理会。出家人最该讲信用了吧?!大和尚怎么可以如此无视媒体的约定呢?!我们敢怒不敢言,致电省里,省里也尴尬,捱到上午10点才给确信,释永信已经在郑州了。那,不是把我们活活撂在了登封嘛!怎么事先就不想想我们400公里的冤枉路呢?!
说实话,那次给我的印象坏透了。事先铁定的事,突然改变也得说一声吧。
只好返回郑州。冰雪封路,到郑州已快下午1点,释永信在嵩山饭店。见了我们,居然没有一句抱歉的话。感觉他真是被宠坏了,还毫不自知。说话间把我们带到了食堂。素斋。油菜炒豆腐。炒圆茄。炒藕节。我们两顿没吃,真心饿扁了。
释永信善言,号称铁嘴。但感觉他没有书卷气。八年后的今天,翻开当日的笔记,记录了当年的几个提问,一,中国禅和印度禅;二,禅的“不说破”;三,“慧能”还是“惠能”?四,顿悟和渐悟。
发现他完全说不清楚。说来说去无非“具足戒”什么《金山规约》的,少林寺毕竟是禅宗祖庭,光靠戒、靠强制力来修行至少不是很高境界的,但是他完全说不清。倒是说起“以商攻商”,以“商业化来化解对少林寺的商业化”,做大做红少林寺的品牌效应、“寺庙经济、产权归属”的一套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综合其内容,本质上就是“和尚是否穿得体面,是否名车名表体现出国家的尊严”或者“少林药局已取得医疗卫生职业许可证”。我对他的说法持保留态度,认为前者的“体面说”未免太政治化,后面的“药局经营”也过于商业化,少林不应该涉世太深,佛教的根本定义是,此岸皆虚妄,“修彼岸”才是根本,“人间佛教”的宗旨是“入世度人”,而不是“入世做人”,现在很多和尚也“与时俱进”,傍权贵傍富人,这,和世俗人等有什么区别呢?
谈话有点尴尬地结束了。和杨继桢商量稿子怎么写。因为习惯上已经形成对涉及宗教题材不质疑不得罪的态势,决定在少林寺给出统稿的基础上,按其基调搞个“善本”。于是便有了《少林寺的生存之道演绎为生存模式》。
对少林寺已露端倪的问题大肆美化而不质疑。八年过去了,我深感惭愧!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