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图书馆见闻
加州有个约巴林达。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出生地。他的图书馆和故居都在约巴林达,两者阡陌相望不到一里。
到加州只知道好莱坞、只知道1号公路和圣塔莫妮卡,不去看看“老朋友”我以为是很寡情的。
谁都知道,中国的政治语境中,“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可不是一个随便奉送的称号,如果加拿大的白求恩是一个,那么美国的尼克松也算一个吧。
尼克松,中国人民差不多家喻户晓的美国第37任总统,1974年因“水门事件”辞职。此前两年的1972年,我才17岁,只记得他的到来轰动上海,著名的巨鹿路菜场也突然出现久违的海鲜、大排和牛羊肉……为显得“物资丰富”,我一个同学的母亲被派一个光荣的任务就是“拎肉”——她负责在外宾到达时,拎一只沉甸甸的蹄髈,从巨鹿路菜场的1号门进入而2号门走出,表情是事先约好的,“不卑不亢,不冷不热”,那天她只拎她的肉,和其他“拎鱼”、“拎鸡”的“勿搭界”,如是反复进出五次把肉还了,便可回家云云。
如今走进尼克松的图书馆,方觉中美之间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变,那“拎肉”的阿姨不知来过此地否。
“总统图书馆”也是美国所特有的现象,从罗斯福总统开始,每个美国总统卸任后都有自己的“总统图书馆”,此举实由罗斯福首倡,他认为总统文件是国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向公众开放。而美国自第一任总统华盛顿起,都将总统文件视为私人文件在离任后带走,导致许多总统文件的散失和损坏,得不到系统的保管和利用。有鉴于此,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它既是档案馆,又是纪念馆、博物馆,既保存总统的档案文件,又收藏总统接受的赠品、个人物品、图书、艺术品以及货币、邮票等,因此,实际上是一个集中保管总统档案文件和其他历史资料并向公众提供服务的场所。据介绍,在所有的总统图书馆中,尼克松总统图书馆面积虽小,却是视听设备最先进的。它占地9英亩,建于他父亲的柠檬树农场内,毗邻他出生和度过少儿时光的旧居,仅二三百米的距离。
这是一幢白墙红顶的凹字形建筑,门票11.95美元/人。儿童半票。大厅出售与尼克松有关的各种纪念品,他的巨幅照片贯通整个大厅。展区中,尼克松与中国的主题则是最具特色、也最耐人回味的部分。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开始为期7天的访华,毛泽东当天就会见了他,并进行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谈话。据说当时尼克松正拟洗澡,接到邀请,很想改期,但基辛格力邀他“舍此一洗”,于是便有了这“世纪一晤”。琳琅满目的展品中,我们看到一张周恩来当年签发的已经微微变色的国宴请柬:“为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先生和夫人访华订于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星期一)下午七时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宴会/请出席/ 周恩来”
全柬除了人名没有一个标点符号,但读来毫无违和之感,堪称文字杰作!那天国宴的菜单是:冷盘、鸭四宝、炸胗肝、烤鸭、鲜蘑菇菜苔、鸭骨汤、冰糖莲子粥、水果。
“水门事件”当然也是不能绕开的话题,图书馆给出的结论相当平实简洁:1972年6月17日凌晨,五个携带电子监听设备的人因潜入美国民主党总部所在地水门大厦而被捕,但尼克松总统事先对此并不知情,他的污点在于事后对属下的袒护以及阻挠司法调查。
尼克松晚年内心充实,大量撰述,最著名的就是《尼克松回忆录》和《领袖们》,在我看来,一个重启中美关系、实现人类登月梦想、结束越南战争、同时又深陷水门丑闻的总统仍然是个黑白相间的伟人,他那句被无数人激赏的名言恰好展示出他最后的人生境界:只有曾经深陷谷底的人,方能体会重返山巅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