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hatGPT到雕塑的杂想
当ChatGPT的热度远远超过不久前媒体不断煽动而红的元宇宙与NFT时,很多人还是猜想着:会不会又是一场借科技之名的金融游戏。
但是这次好像是有点不同,元宇宙与NFT更像是一种被创造出来的需求,那是原本可以不需要的东西;因此只见厂商尽施利诱手段外,群众反应困惑,最终好像也只引出一波好奇潮而已。而此番ChatGPT,除了有原本搜索技术上能超越人脑快速的整理之外,最厉害的是在人脑思维的仿生技术上有了极大的进展,所以第一次让人类有了与计算机直接沟通的直观感,因此ChatGPT在面向群众几天后,瞬间无障碍地纳入了许多人的生活中,也延伸出各种方向的利弊讨论,这也让大家都感受到ChatGPT将会重新书写数字技术新时代。
虽然我也感觉到人工智能进展的厉害,能输出让人不疑有他的顺畅语言,不过它还是只能把存在的信息整合之下的输出,还没有人类因为感受后的创造力。我觉得艺术就应该是这类型的创造。特别透过艺术我们除了可以解读不同时代、不同思维人的内心思考,同时也能让同时代的读者一起去探索在想象中不真实存在的事物。类似这样的创作方法,在美术史许多精彩的艺术作品上可以见证,特别是雕塑艺术这种以眼可见、手可碰的实体描述创作者的想象,来牵动阅读者的感动是直接的,也是比较没有门槛的。东西方的宗教传递,经常会借由雕塑来打动人,它比绘画或音乐、文学让接触者不需要转换思考逻辑,直觉地接受。这就如ChatGPT因为可以仿生人的语言组合,而让人接受以为是与相近的生物沟通。人所创作的艺术,看似无中生有,其实是来自生命所感复杂的反射,这与ChatGPT搜索整合数据还是不太相同;所以艺术创作不是提供判断的工具,它可以点燃人类想象力与创造力,好的雕塑作品更具有这力量。
在我不多的雕塑作品收藏中,日本艺术家泷本光国 Mitsukuni Takimoto的作品,最能激发我的想象力。泷本光国先生除了是一位雕塑创作艺术家之外,也是一名专业的古佛像修复专家。他的创作与其他当代艺术家所习惯的大鸣大放不同,他几乎都是小型创作,且都是亲手慢慢地琢磨完成,不假他人之手。因为两次到意大利的深造与学习经历,让他在创作上既有西方表达力,作品也充满了东方的意味之趣。
我收藏三件他雕刻的白底黑斑小猫,尺寸有大有小,大的如真猫尺寸而小的袖珍到可以放手掌上把玩,大猫尺寸虽然写实却有着不真实的姿态:招财猫招手;而袖珍小猫的体态如人直立,一手抱了书册、另一手则拎着自己的长尾巴,完全是当代卡漫的拟人手法。意外从作者的说明中得知,这灵感是来自于浮世绘艺术家歌川国芳画作中的一只偷书猫。浮世绘盛行于江户年代,那个时代的艺术创作极为天马行空,影响了西方印象画派到当今全世界的当代艺术。我刻意上网搜索,发现原作是一件如章回小说叙事的长卷古绘画,这只藏在众多人物与场景转换繁复的画卷中小小的偷书猫,姿态与神采是格外地吸引人注意,原本几笔黑墨简单勾勒的身影,即使过了几个世纪仍能生动无碍地表述——乱世中一只狡猾的猫。经过泷本先生以接近画作中原尺寸,非常袖珍的立体化雕塑完成,一只虚拟的猫变成了可见可触摸的真实。它也成为了我书桌上最常逗我把玩观赏且衍生许多想象的作品。
其实我也说不清楚,为什么ChatGPT会让我联想到雕塑艺术,可能是因为他们都是能把复杂的事物想法,以接近人直觉本能的理解力表达出来,这是很珍贵的价值。撰稿 姚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