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工具,而非伴侣
阅读提示:两相比较,真实生活仍是如此的美丽,就算有那么多的寂寞与忧伤。
不久前在台北看了部电影《HER》。早在一年前就透过网络看过预告,当时就十分期待,也十分好奇作者会如何描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寂寞的男人与一套人工智能系统建立情感的过程。不能说它是虚拟的感情,因为感情这件事本身就带有相当程度上的虚拟。
近二十年来,类似计算机发展、接近人类或超越人类智慧题材的电影特别多,大都偏一厢情愿地过大化描述了人们对科技的美化或恐惧化,很少回头讨论自己本身的心态,所以突然觉得这部电影应该算是这类型电影中最接近真实的!即使剧情里面的人工智能系统也是被编剧所杜撰出来的。纵然如剧中近乎人性的系统在目前真实的世界中还未发展出来,不过剧本里真实人群之间的互动以及对照人工智能系统所替补的心理空缺,倒不像科幻电影,仿佛一切不久就可能实现。看得出来创作者是有意地藉由人工智能的发展这题目,来思考真实的人们、真实的情感,就算有着缺点以及种种人性上不容易跨越的门槛,但是两相比较,真实生活仍是如此的美丽,就算有那么多的寂寞与忧伤。
电影十分好看,随着里头的故事,有时欢喜、有时悲伤,不过看完电影之后忍不住地想:真实的人生里,我们对于渐渐依赖的计算机是否真会因为习惯而改变生物本能而产生了情感?虽然目前还不用担心,因为还没有那么厉害的人工智能程序可以精准地分析我们的思考逻辑和情感,并与我们交流,但是我还是忍不住地想,在我周遭(可能包括我)都可能已经寸步不离地依赖着这些科技工具了,它已经全面地介入了我们的生活,一方面缩短了我们与人群沟通的距离,取代了我们平时沟通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和体力,同时也不断减去人与人之间的肉身体验。
我常想,以前与人见面或讨论一件事总是需要花上些步骤:先约到对方,然后经过一定程度的寒暄暖身,再进入核心,最后才达到交流,这些都是需要身体力行的。现在计算机和一切新的信息、通讯设备都把这些给容易化了,我们可以不用移动自己的身体就能快速地发出一些讯息,或者与千里以外的人对谈,面对着一个视屏,戴上耳机即可。人与人之间一切都变得快速顺畅而且容易,可是相对的因为容易了,是不是反而减少了其中因为过程等待而产生的期待与猜想,甚至错过与失望?
这些过往在真实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即使是不愉快的情绪,它仍增加了我们与他人的情感和累积,甚至磨损或修复。现在与他人沟通快速又容易,于是可以多年都不用身体的接触来维持交流关系,我们都隐藏在另外一个时空里,透过这些通讯以及计算机设备,隐藏感情似乎变容易了、本能了。
快速解决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似乎是科技文明进步之路,只是当原本与人交往过程里面可能延伸出我们心里的波澜、以及期待等肉身成本都不再存在时,这到底是好或不好呢?
我一直很喜欢新的计算机产品或新的电子设备,俗称3C迷,总觉得科技是让生活进步的一个很好的工具。我也相信,我只会把它们当成协助的工具,而不会全面地依赖。因此十分警惕自己和周遭的朋友切莫变成一个时时刻刻离不开3C产品的如上瘾般的患者,在脸书或微信上不停点赞、跟进怕被世界遗忘的人。我不停地提醒自己千万不要掉入这样的世界,因为所有的与人情感的累积,本来就应该建立在真实的世界上,以及肉身的接触上,而这些所有的科技对我们都只是一种协助,无论如何都要节制地把它停留在“工具”的角色,而非伴侣。特别是它变得更聪明时,千万不要利用它来解决自己心理上的事,因为我知道人是很容易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了习惯,这似乎是所有灵长类都要面临的挑战,所有的科技对人们最大的挑战,可能就是在这里了。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