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
阅读提示:觉得自己的生活还是那么新鲜,因为世界是如此之大,半百的年纪只看懂了世界一点点。
姚 谦
新的一年很快过了快六分之一了,中年后都会觉得,许多事情在一年中好像才开始刚刚要发展,千头万绪理不到一半,一年就结束了,年年如此。每每会自我小小地检讨这一年又做了些什么比较值得的事,生命不就是累积那些刻痕而成,生命的颜色因为那些变化而有了变化,从自己的角色变化而有了不一样的思想维度,这些经历都是值得的。
想起去年特别值得一提的事是金马奖的参与。去年参加了台北电影节有了很深刻的再认识华语电影的机会;与金马奖算是旧识了,在我入行第二年懵懵懂懂之中意外得到奖。金马奖是从小一直仰望的一个电影盛会,匆匆十几年过去与金马奖再相聚,这回我担任评审。整个10月份连续16天封闭地观看参赛复选影片,共近70部各种类型各地的华语影片创作,十分过瘾!过程中最让我觉得丰收的是:与参与评审的伙伴们的交流,这群来自跟影片产业相关的专业人士、评论者,这是很难得的经验。能够与这些专业的人一起有目标地针对一部部的影片,从结构到创意各环节进行讨论,胜过读十年书啊!虽然压力颇大,除了评审过程阅读量很大、密度高,再加上为了让自己的评断更公正,所以有很多的收集工作和影片外的整理阅读。
这也是我把自己看电影的习惯,从一个消费者调整到一个观察者的机会,我刻意去看在我喜好与品位以外的电影作品,也有了更多的积极心去观察一些不熟悉的国家的电影作品,这样的扩张同时也刺激了我的好奇心,忽然觉得自己的生活还是那么的新鲜,因为世界是如此之大,半百的年纪只看懂了世界一点点。
这回金马奖给我最大的回馈,是在11月颁奖礼前的金马国际影展,我可以自由选择30部电影免费观赏。这对爱看电影的我来说,真是一个太丰硕而诱人的礼物了。记得年轻时最会为金马国际影展排长队,抢看一些冷门的大师作品,以及当时还有电影审查制度下的台湾、未能通过而上映之作品。于是,合计10月看入选影片70部作品、11月看国际影展的来自全世界各地的近30部电影,包括了南半球、中东等平日不容易看到的地方电影新作品。2015年看电影的量真的是我半生来阅读量的巅峰了!
看国际影展作品,我又回到了纯观众的角色,敞开了探索、好奇、愉悦的心。台湾一直是看电影的好地方,除了有影展还有常态的独立选片的影院,这可说是在其他的华人区域比较不容易看得到的。这是在台湾爱好者最幸福的地方!这次参与金马影展的作品很丰富,让我在短短的10天看了来自智利、阿根廷、巴西、以色列、伊朗、土耳其、菲律宾等地的影片,有些可能连在独立院线都不容易看到。唯一可惜的是,杨德昌导演的《海滩的一天》修复版只映一场而错过了,多希望在电影院里再看一次,想再重温30年前刚毕业的我看过的心情。
电影是看世界的方法,尤其在步入中年之后,有了真实的人生经历;正是客观地去了解世界的最好时候。例如这两年看的《冬眠》《45周年》《刺客聂隐娘》等人文电影,无不是因为年纪的增长造成自己的观点改变,才有了共鸣与感想,也在其中找到属于熟年可体会的文艺交流。也因为到了中年,更乐意去欣赏年轻人的创意,去年金马奖的入选作品之中《路边野餐》《德兰》,以新的世代眼光看自己生活的世界,让我乐在其中。
电影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年纪和世界角落,以不同的角度提供不同个人的观点。我想,中年后人更能以宽阔、包容与更好的审美,透过各种阅读去对照世界。电影绝对是一个最佳的切入口,可以纵向地从摄影、音乐、文学等艺术角度去观赏;也可以在短短的时间里去感受一件事、感受一段故事,或接受一个不熟悉领域的知识,这是我为什么越来越爱看电影的原因。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