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
阅读提示:我想也只有用客观的换位思考去理解差异,我们才真的拥有一个成熟的心灵。
姚 谦
看了一部电影《走音天后玛格丽特Marguerite》后,想了很久。这是一部取材于1920年代一个美国名女高音Florence Foster Jenkins的生平故事的电影。
以此故事改编而成的电影在一年间有法国版与美国版两个版本,美国版是由梅丽尔·斯特里普所主演,我还没机会欣赏,只在戏院看了广告片花,这位演技精湛的天后,向来在真人传记电影里有着自己不可挡的表演魔力,看得出来又是一部乱真的演出。透过短短的预告片段,不敢做任何评价,但隐隐约约看得出是一个很典型的美式电影,带着美式喜剧感和单纯的价值观。
倒是法国版《走音天后Marguerite》有了令我惊讶和赞叹的观看感想。电影把一个美国名女人的故事转换成在同一年代法国巴黎郊区一位女公爵的身份,这位喜好歌剧的女公爵在自己的小城堡里有着自己一批忠诚的听众,所谓“忠诚”是他们受益于她所以不揭穿她严重走音和无天分的真实。这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通俗故事,而法国电影总是絮絮叨叨、混乱地铺成,完全不顺着主流大片观影群的思维,最后却架构出一个你不得不思考的世界。
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浑然不知的女主人翁,一开始因为她的财富让围绕她的仆人或家人朋友不忍心揭穿,过着相安无事平衡的生活。后来却意外地被外人所知晓,让一群年轻无政府主义者藉由她荒腔走板的声音,成为自己诉求的平台,这多像今日媒体的手段啊!但是单纯的女公爵狼狈地从警局出来后,依然相信着自己世界的美好;她外遇的丈夫于心不忍、她忠诚的仆人捂着耳朵听她想开演唱会的梦想。电影就这样一步一步领着观者看着,从一开始以为是喜剧人物的女主角,渐渐铺成出一个荒诞却真实到避不开尴尬的世界。真实的世界就像围绕她身边的人般有善意的隐瞒,也有恶意有目的的谎言。
电影进行到一半我已经警觉地对照着这个世界,所谓的共识经常会形成一种霸权,而落单者的小众自然就成了弱势,似乎是一种避不开的局面。恰好这位弱势却有着强大的财富与地位去平衡,才造成她的世界不被崩解。然而人都是有感情的,电影进行到后段那些无论是善意的隐瞒或恶意的谎言这两群人一一都在频繁地与女主角接触后站在了一个对等的位置。直到录音成为心理医生认为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才把这两个世界打通,当然也形成了一个悲剧。
看似俗套矫情的结局应该是电影有意的安排,让我不得不思考真实世界里,有太多矫情的事情在此刻上演着。自从八卦杂志发现喜欢看人出糗是一个巨大的商业空间之后,台湾的媒体出现了各式各样让人看了解气的人物。媒体借由人从偷窥到共识的强大霸权,嘲弄一个与自己世界不相同的弱势人群,这已经成为一种手段,屡见不鲜,充斥在这20年来的媒体上。
只是我们可否看到笑柄之后,我们心中也有一些卑微的感伤呢?在这以各种标签分类交集的身份认同的社会组织里,在某处孤独感极深的我们也可能被嘲笑而浑然不知。当我们面对与自己审美思想有差异的人,表面的包容以外,是否我们真的有可能愿意以平等的态度去看待与自己不同的人呢,无论是善意的隐瞒或恶意的谎言,都有存在的背景与理由,然而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的欺骗与谎言呢?而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自己与他人的差异?我想台北市长上任至今,始终在他周围围绕着那么多媒体那么多议论,除了常态的新闻外,从媒体的心态和目的中,我们慢慢发现,原始的共犯是我们。我们是否拿着自己生活的世界去开玩笑和解闷。
我想也只有用客观的换位思考去理解差异,我们才真的拥有一个成熟的心灵,只是这样的过程还需要经历多少的悲伤呢,这是我看了一部电影之后的感想。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