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的自觉
“审美”是一个人沿着生命所阅读、经历与思考的渐进总和,特别是在阅读上,透过许多别人的作品,发现到与自己不一样的思维角度,或与自己相近却不易表达的领悟,在他人的作品里高度的审美所生的欣赏与羡慕,也间接地开阔与调整了自己思考的维度。
因此,有生之年维持不自满与好的阅读,绝对是让自己审美提高的最好方法;无论是从美术作品,还是音乐作品、文学作品,都有它的能量。
只是在这网络流量为王的时代里,保持清醒的审美选择是一件越来越困难的事了,特别是在艺术品成为投机市场新宠时,收藏渐渐沦陷为潮流标签和身份认同的代名词。这几年常见到网红、明星进入艺术市场掏金,借由自己在娱乐产业的流量,提供给艺术商作名利交易使用。流行于西方这些年的网红效益套路,也传到亚洲成为一种新常态。
然而,所有的流量就如同时尚产品一样,都是短期效的,如同网络在线名人直销。只是要拒绝无孔不入的流量洗脑,在这个时代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开阔的阅读才更显得重要,只有当你有了不同视野的阅读累积,才不会陷入狭窄的同温层的井底观天的自我欺骗。
其实,我也非常相信“审美的自觉”,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我内在的雷达扫描敏感区,特别是在这信息洪流时代里,可能只是短暂的过程中,偶而被某个不期而遇的人,惊醒式地打开了某些不常出现的莫名感动。那也许才是属于你的内在感知的部分,不需要跟随人群潮流来得到肯定,也不需要跟着名流后脚跟来证实自己的存在感。
特别是那些如明星、网红般借流量而盛名的艺术家们,往往都是可见的雷同和一眼见底的肤浅。只要坚持“审美的自觉”,那些刻意低调的优质艺术家,总会在信息洪流里被你发现,也会在你有感阅读后激发起精进的思考作用。
那些少数而隐秘避开潮流的创作者,大都是自信自在的在自己一方世界里打开心灵遨游,有意无意地回避开了当前虚荣的艺术市场。在我二十多年的收藏里,季大纯应该就归属于这类艺术家。如同特立独行的独立音乐乐团一样,他从艺多年却从未乘市场蓬勃时借机而起,也不因为未获关注而改变自己的艺术走向,一直维持着冷调的直视世界,以自己从不停止的尝试去找不同描述法,分享自己所思所想。这几年移居柏林,更是远离了狭窄圈内同质内卷的纷扰,进入新一阶段独立安静的创作时期。
过往在季大纯的作品里,总是让我读到一个遵循自己心灵世界发展的探索者,独属于他的读白:从早期刻意老照片中人物的拼构,后来扭曲图像固化解读的变形,直到最近十多年来进入抽象意念的书写。
不久前我又收藏了季大纯新展中两件尺幅极小的新作品,关于中国古典山水的意象化抽象书写,已经变成我最近天天忍不住屏息凑近画作、来来回回浏览的微型宏大作品!季大纯永远都是在潮流的边界线外,去挑战阅读者的惯性审美思维,属于他的创作一路都在自己的心灵世界恣意扩展。
只有追寻于自己内心的创作才是诚实的创作,也是比较耐读的创作,而这样的探索也累积出一种独有、却高人一等的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