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专栏 > 正文

时间的诗

日期:2025-03-25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30
阅读提示:光影是如此的亲切,连熟悉的空气和声音仿佛都写进了画中,凝结了时间。
撰稿|姚 谦

  四月份有一个我特别期待的艺术展,叶子奇先生继赵无极先生后在亚洲大学现代美术馆的大型个展;这不禁让我雀跃以待,喜见伴我艺术阅读数十年、一直惺惺相惜的艺术家的大展。

  回想起初见叶子奇的画作是在拍卖场上,看到他画的静物——野姜花可说一见钟情。那是我童年每隔一二年随母亲回娘家宜兰乡间记忆的符号;见叶先生不只画出一支野姜花的形,也绘出了野姜花曾给过我儿时的无忧气味。于是从此开始默默关注他的展览和相关资料,因此也慢慢地感受到:他是一位向内选题、缓缓细画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每每都能准确地道出我心中不可言说的滋味,如是枝裕和的电影,平凡世事中琢磨出的诗。看过许多叶先生画的花、果、树、云、山与海,几乎都是熟悉的日常中可以不经意见到的事与物,如同我收藏的他在纽约时所绘的浴室与乡愁的作品;它们置身在他的笔下,很自然地反映出观者眼睛内的自我场景,形成了一种独白式的注目,延伸反映的不只是物的本来,更是观者自己当下的情感,包括了记忆、随想和渴望。

  也许我们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从物到景的观看如比相近。叶先生的创作随着他成长的足迹和经历,陆续地描绘了阳明山、花莲和台东,有时是山,有时是海与云……盯着这些作品而入,几乎都有着同一个次元的目光,像是自己的眼睛所见,不仅光影是如此的亲切,连熟悉的空气和声音仿佛都写进了画中,凝结了时间;当回过神意识到自己是个观画的阅读者,而画作是叶子奇某年所作,我居然有点私密感受被窥探和记载的恍然。几年后才有缘结识叶先生,认识了他的人之后才知道,可以如此动人地创作,不只是艰辛的学习和苦习的过程,更是他用时间不断地自我心灵诚实对话,是经过了生命中不停的练习才能如此。那些他画中的景与物,都是他在时间中的感悟。

  日子是生命的总和,叶子奇是如此珍惜地面对,不以世道起伏的角度去看自己的生活,所以他总能沉浸又稳定地生活在某处许久,无论花莲或纽约。提起纽约的生活,他与夫人张老师一点也不避讳打工穷留学生的艰辛,反而喜滋滋地说起:常常在周末早起作好野餐三明治的准备,一家人去大都会美术馆当作周末旅行,慢慢看着前人的艺术创作,中午休息依着中央公园吃着早上准备好的食物,偶尔美术馆还可能有小型音乐会可欣赏。直到现在,隔几年全家仍会一起回大都会美术馆,继续着生命阅读与经历共度。

  那一趟花莲行,叶先生送我去机场前先从旅馆接我至他在东华大学的工作室,因为当天是母亲节,所以安排了个礼物向平日辛苦的夫人致意;叶先生走向窗口依着窗面对夫人,缓缓而深情地唱起一首歌《燕子》。在这首哈萨克民谣中,他的歌声也如他的画笔一样在时间之中,绘下了平凡深意的诗。撰稿 姚谦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