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GPS算什么车改
防止公车私用,办法想得不少,效果呢,大概只是“以示重视”而已。
近几天,山东章丘市开始用GPS防公车私用,新闻说,给全市所有公车装上GPS定位监控系统,再将50余个大型饭店和风景点纳入监管区域,公车一旦进入,监控系统将自动接收报警提示,“确保公车在阳光下运行”。
这当然又是一个不能起作用的措施。
公车私用,可以是跑饭店和风景点,可以是接送儿子孙子上学,可以是送人走亲戚,可以是任何私人交通事项。把饭店和风景点纳入监控,并未管住公车的所有私人用途。50多处饭店和风景点监控了,市内别的饭店和风景点呢,市外的饭店风景点呢,是不是更多?
就算公车进入了那50多处饭店和风景点,难道公车不能有解释?它说到那里是去检查工作了,督促整改了,上门服务了,你能说不是正当用车?要证明,很好办,饭店和风景点既嫌纳入监控减少了公家生意,也怕做错了证明得罪官老爷,还能不说公车来是办公事吗?
用GPS监控公车私用,山东章丘非首创。有报道说,广州用GPS监控公车,连续两个月无私用。听上去很神,说的是“科技车改”,但到底是两个月无私用,还是两个月未发现私用?广州市民认可两个月无私用吗?
一辆公车开到了机场、车站,GPS也好,发现公车在此的市民也好,不可能知道是公务接送还是私人接送吧。新华社记者报道广州“科技车改”,也发现一些变招,“如不直接停在高消费场所的门口,而是绕到有办公场所的地方停放。有的公车在‘敏感地点’放下领导后,立即开回单位,等领导事完之后再来‘接驾’。市民则反映“过去的公车号牌老百姓能认出来,但近两年新的公车号牌与私车号牌完全没区别,群众监督也难以下手了”。
广州有一个跟公车私用死嗑的区伯,今年4月官方发布全市公车私用仅2辆的时候,区伯就表示光自己举报的就不止2辆,难道全广州的公车私用都被区伯一个人看到了还有多? 把安装GPS说成“科技车改”,有没有一点像“电脑算命”?在公车上装上GPS,是车改吗?车改的核心,在于核减公车数量,使公车不至变成官员的普遍福利。但现在,公车已经泛滥,官员利益已经形成,弊端已经坐大,壮士无人断腕,只好“科技车改”。GPS能是治理公车的神器?曾经有人将“电脑算命”称为“科学”,但科学不科学呢?还曾有人将“电脑摇号”称为公平,但可以抽出六连号来。
最有趣的是摄像头装在路上,拍个违章而已,称为“电子警察”。有的地方,“电子警察”其实是公司在经营,相当于说“警察”是只摄像头,管理部门则是一个公司,而整个社会要服从其管理。这种“服务外包”或者“管理外包”,跟美国把战争外包给黑水公司有没有一点神似?
“电子警察”是否就严格执法了呢?对一般人来说,是这样的,照片和视频一亮,你除了扣分交罚款还能怎样?但仍然有人神通广大地“消电子眼”,“电子警察”不过更加严格地区分了权力的大小而已。
整个社会可以说都进入了“技术治理”或者说“机器治理”的迷信。摄像头在越来越多地运用,以至于今天发生任何一件事情,首先就要想到“查看视频”。据说,这既是查找线索的依据乃至锁定事实的证据,也是预防事件的威慑力。但有时视频莫名其妙地找不到了,刚好缺的就是事发时的那一段。山西一个男孩被人抠了眼,还原事实时媒体很遗憾3公里只有一个摄像头,但再多的摄像头,能够避免这出悲剧吗,能够消除案件多发的社会成因吗?
“GPS车改”、“电脑考核”、“摄像头治理”等等,有时是在治表,有时可能连表也未能治住,而只是给人一种正在治理的印象乃至错觉。只要权力不对自己割肉,所有消除漏洞的努力,即使初衷良好,也不免被权力自身的变招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