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暴恐案看公约数
昆明暴力恐怖袭击案造成了29人死亡,130多人受伤。这些死伤者都是无辜平民,他们行色匆匆,在火车站准备自己的行程,暴力恐怖分子的尖刀刺向了他们。现在,两会上为死者加入了默哀的特别议程,案件也已告破,暴徒无一脱网。
暴行令人震惊,但没有吓倒国人,反而更加坚定了社会打击恐怖行为的决心。暴恐分子令平民付出惨重代价,人们并没有因恐惧而离散成一颗颗沙粒。我们很难说昆明暴恐案件是不是发生在中国大地上最凶残的一起,但这起案件无疑成了迄今为止新疆分裂势力制造的最为严重的事件。
这样说,未必都获他人认同,但符合当下心里的感受。人们往往认为,暴恐分子制造的每一起事件都背离了普遍的人类准则,很难在那些事件中比较哪个更严重。陷入死伤多少的统计,难免有视生命为可计量物体的嫌疑。但从人心的感受来说,我觉得暴恐行为对人类准则的冒犯越趋向于基底,越是与日常生活场景贴近,就越是人神共愤。
分裂势力从在疆内制造事端,到在天安门广场制造爆炸,再到昆明火车站手刃平民,行为越来越疯狂,地点越来越多样化。他们施行恐怖暴力的对象,越来越不具利益相关性,也不再讲究施暴场所的“象征性”,而意欲将恐怖原则引进到亿万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暴恐分子无所不用其极的方面,还包括绞杀人们的生命,甚至不如杀牛宰羊那么在乎,男女老幼在他们眼里只具有挨刀子的价值,他们仇恨的是“人”本身。
铲除暴恐行为滋生的土壤,当然必要,但面对昆明火车站的死伤者,首先还是谴责暴恐犯罪,这可以说是履行人的责任和义务。至于检讨,第一位的恐怕应是怎样加强对暴恐犯罪的防范和应对,提高暴恐情报收集、突发事态应急的能力。当然,延伸开去,还应当反思暴恐犯罪为何渐渐多起来,怎样使之渐渐少下去。
社会很多元。有的人大概认为这样的态度过于简单,不足以彰显智慧、冷静和理性,或者说不足以显示智力的优越,因而暴恐行为的消息传来,不是谴责犯罪,而是貌似高妙的大脑终于又获得了来料加工或说借题发挥的素材。“出大事了”,不免还是要有几句假啼佯哭的伪善,但紧接着就急不可耐地发掘暴恐行为的逻辑、声讨社会管理的疏失,甚至责难“体制不良人人有罪”。
这样的“深沉思考”或“智力表演”,向来就有。凶杀越是残忍,越有人要去梳理杀人者的逻辑;死伤越是众多,越有人对犯法者尝试同情性的理解。撞人后杀人八刀的,是“这孩子就像在弹钢琴”;犯下灭门杀罪的案犯,就有人主张那是精神病,无须承担刑事责任。组队去杀人的暴力恐怖分子,也有“义勇队”来立帖:压抑、歧视所致啦……
在“国际媒体”,CNN用打引号的“恐怖主义”显示不认可昆明发生的是暴恐袭击,BBC称昆明恐袭是大规模致命砍刺事件,路透社称犯罪者为激进分子,华盛顿邮报称持刀攻击。美国说是“可怕且毫无意义的在昆明的暴力行为”,并慰问“所有被这场悲剧殃及的人们”,不知其中是否包括被当场击毙的暴徒;欧盟的声明也没说是“恐怖袭击”。这当然不是词语的吝啬,而是表明疆独的恐袭不算恐袭,没发生在纽约或特拉维夫的都可以不算。
伦敦街头一个士兵被刺死,都叫恐怖袭击事件;昆明街头百余平民被杀死杀伤居然不算恐怖袭击。要“国际舆论”和“国际社会”承认昆明恐袭,就像要高等智商表现人类基本情感,很困难,他们会因“谴责太廉价”而不好意思。小布什说“要么同我们站在一起,要么同恐怖分子站在一起”,高智商者则说“今夜我是美国人”,很登对。
观念的公约数、认知的共识,在这社会不太多,在这世界也不太多。站队代替了认识,炫智代替了人性,所谓“戾气”,岂止于恐怖暴行的施为,岂止于见世贸大厦倒塌而抚掌大笑,也体现在见暴恐案发生在昆明而装大尾巴狼扯淡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