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父的时代
任正非在给公司的内部邮件中说,华为的接班人除了要具备以前讲过的视野、品格、意志之外,还要具备对价值评价的高瞻远瞩和驾驭商业生态环境的能力等等。他说,这些能力他的家人都不具备,因此,他们永远不会进入接班人序列。至此,全球瞩目的“华为接班人”问题变成了华为转型问题,一代家长即将退出江湖,全球第二大通讯供应商将如何迎战新时代?
华为转制我没有能力置评,我感兴趣的是,作为“全球最具争议的商人”,任正非退休之后的华为似乎很有时代特征,风风雨雨的政坛不去说它,当下的电影圈基本进入无父的时代。
没错,这是我看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后的感想。
坦白说,最早在媒体上看到赵薇要执导《致青春》,我多少有些不以为然。还珠格格这个角色既是她的金箍棒,也是她的紧箍咒,所以,我跟不少朋友一样,觉得赵薇当导演,悬乎!尤其,理论上来说,她个人的电影片单虽长,能进入电影史的作品毕竟欠奉。
可毫无疑问,《致青春》为她刷出了崭新的可能,虽然在任何意义上,这部电影也终将成为一部流行之作,一个票房童话。但是,在这部导演处女作里,赵薇非常聪明地避开了她之前参演的那些爱情故事的陈词滥调,《致青春》不乱搞误会,不歇斯底里,不制造巧合,不拖泥带水,她警惕肉麻警惕脱俗,甚至警惕小清新警惕大煽情。八九个人物,主线和副线的关系交叉很清晰,呈现很完整,而且角色彼此之间构成互文的支持,所以我惊奇地看到,几个在烂片中经常出没的偶像明星,在这部戏中的表现,却是可圈可点。
五一节晚上,新衡山电影院1号大厅真正满座放映,我坐在观众席里有点小激动,很多年了,我在电影院里没看到过这么多人,《致青春》的毛病其实很多,比如BP机和盗版碟同时代出没,比如“出国”桥段的历史感偏差,当然更严重的还是后半段的概念人生导致前半段的青春也概念化,但是,所有这些毛病挡不住这部电影呼之欲出的兴奋:现在,我说了算!
谢晋已经成了墙上的大师,陈凯歌张艺谋垂垂老矣自顾不暇,新登场的电影人既没有历史的压力,也没有艺术的负担,第五代第六代出场的时候,还要喊几句“PASS第四代”、“埋了第五代”,但现在的电影人不用了,他们拿起导筒,再也不用拗时代造型,也不用讲肩上的责任,背后的目光。
滕华涛的《失恋33天》就是给屌丝打打气,徐峥的《泰囧》就是给百姓逗逗乐,薛晓路的《北京遇上西雅图》就是给观众养养眼,而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就是让我们在乐过之后,追悼一下自己的青春。这些电影,都是这一两年来的票房奇迹、媒体主人翁,这些电影,无一例外地出自刚出道或出道不久的导演之手,似乎,在任何一个历史阶段,我们都没有这么密集地迎来过新导演出手就是票房大片的时代。我想,这是因为,有父的时代结束了。
就这样狂欢,就这样哭这样笑,豪情与贱情齐飞,激情共基情一色,没有历史包袱的新电影人,出手豪阔,屌丝最后都能功德圆满,当然,这些屌丝原本就具有高帅富的潜力和面相,比如《西雅图》里的吴秀波;新导演们也更心地善良,《泰囧》里的徐峥会因为王宝强的一封信而内心决堤;同时,普遍地,他们也更单纯更浪漫,《33天》也好,《西雅图》也好,《致青春》也好,包括《泰囧》里的陶虹,勇往直前为爱付出的女孩子们,你们尽管放心,年轻的导演一定会让你们爱有所值,一切,新电影人说了算。
我不知道没有父亲后的华为是不是会更上一层楼,我只能隐约地想象,没有家长的中国电影可能会有一个重新出发的青春期,但这个青春期也可能短暂到连过程都无法捕捉。
【请注意:新民周刊所有图文报道皆为周刊社版权所有,任何未经许可的转载或复制都属非法,新民周刊社保留诉讼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