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胡河清
阅读提示:只不过,时隔多年,大家才看清,他是真的神神,我们都是叨叨。
安徽教育刚出的《胡河清文集》,厚厚两大卷,作者却只活了三十四年。今天是他离开的二十周年。
胡河清是我们华东师大中文系的老师,在他走前,他并没有成为传奇,他的家世虽然特殊,但也不能算神秘。不过,二十年过去,当他关于中国文化和当代文坛的预见一次次被岁月验证,他研究过的《周易》、《黄帝内经》、老庄、佛典,包括种种奇门遁甲术,成为关于他的说明文字,加上他和天才母亲的关系,他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奇人。
但是这个胡河清和我印象里的胡河清是有距离的,他虽然高洁,但并不遗世独立;他虽然也睥睨天下,但并不孤芳自赏。相反,在我的心目中,他温暖、平常,就像那个年代常见的三十岁男人。
我是在华师大第九宿舍著名的625寝室认识胡河清的。625是徐麟和胡河清两个博士的宿舍,但胡河清不常住,所以这个房间就被徐麟开辟成了一个沙龙兮兮的所在。90年代初,我们在625房间度过了许多美好的夜晚,大家激烈地争吵,有时甚至拂袖而去,但第二天黄昏照样笑嘻嘻地出现。有一次,胡河清也在,聊啊聊,屋里的人和烟越来越多,胡河清就跑到阳台上,我也跑到阳台上。和胡河清聊了什么,我一点没有印象,在我自己粗糙匆忙的青春期,我既没有读过他的文章,也对他的家学和修炼缺乏敬畏,所以,我唯一有印象的是,我老嫌他说话慢,但他一点不嫌我说话快,他总是笑眯眯地看着人说话,等我插完话,继续慢条斯理他自己的话题。
这样就和胡河清认识了,因为我是外语系的学生,没有上过胡河清的课,所以也没把他当老师。甚至,以我们当时的审美能力,我还劝胡河清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发型,把布鞋换成皮鞋,这样才能吸引女孩子!但每次,他都好脾气地笑,既不反对,也不认可,每次,在学校里遇见他,他都放好自行车,认真地站好了跟我说话,因此,虽然他比我年长许多,但他天真的笑容,略显笨拙的举止,常让我错觉他是个需要保护的兄弟。
有一次见面,他说起他要讲金庸。作为武侠小说的骨灰粉,我马上很激动,就问他最喜欢哪一派的武功。他却只说喜欢黄蓉,最喜欢的好像是《笑傲江湖》里的任盈盈。我有些失望,不过后来想想,他从小跟着外婆姨婆长大,会对令狐冲一开始叫“婆婆”的任盈盈有好感,实在很自然。
但任盈盈哪里去找,江湖里绝了迹,校园里更没有。有一段时间胡河清忽而胖了忽而又瘦了,像是在练不同武功似的。但那时候我们太轻太浮,没有一点能力进入他的世界,甚至,我在想,如果他还在,依然为中国文学打着卦,一边痴迷于我们连名字都说不上来的神秘学问,我们可能也不会对他有多敬畏。在那个年代,似乎谁都有点神神叨叨的气质,只不过,时隔多年,大家才看清,他是真的神神,我们都是叨叨。
但是,任何时代都是这样,我们这样粗糙的人活下来,先知先觉的先走一步。1994年4月19日,雷电交加的夜晚,他跳下枕流公寓。消息传来的时候,很多人痛哭失声,但我却几乎是麻木地没感到特别的痛苦,好像是,那个时代的自杀,带有一种真理性。而今天,一边胡河清越来越被塑造成一个奇特的天才,一边,胡河清之死渐渐成为一个时代征候,成为对今天的一个严厉批评。我想,好像我们有必要记住作为普通人的胡河清,他在每句话之后露出的笑脸,他永远走不快的样子,他笨重的上车姿势,他旅游时拍下的照片也是我们喜欢拍的场景,他吃西瓜时的酣畅也和我们一样,一个奇才的离去虽然令人扼腕但其实不算稀奇,一个温暖的爱生活的三十四岁男人的离开,才是对我们的重重批评。
而我每次想起胡河清,常常是华山路那一幕。我和一个女孩在熙熙攘攘的华山路遇到胡河清,他站在人群中,和我们足足说了半小时的话,我那时着急,他怎么说个不停,因为我们要赶着去买一件裙子,阳光灿烂,胡河清一直笑眯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