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2024年-8期
-
Sora又一个王炸?
-
Sora和人类,谁才是那个工具人?
- 面对Sora带来的疾风暴雨,人文艺术家应该自信一点,从战术上敬畏它,从战略上藐视它。从GPT到Sora,基本上还只是模拟了大脑神经网络的很小一部分,我们要像田忌赛马一样,别去和AI硬拼算力——下等马先输一程没关系,还有中等马和上等马黄雀在后。虽然武无第二,但文也无第一啊。
-
Sora到底是何方神圣?
- Sora某种程度是ChatGPT的又一次翻版:它把视频数据统一了,然后用大语言模型的方法理解视频,最后“涌现”出了对物理世界的构建能力。
-
Sora问世,法律风险何在?
- 随着我国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网络成为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的最主要发生地之一。因此,权利人维权挑战和机遇并存,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日益成为重点难题。
-
“百模大战”之后,国内AIGC产业“大浪淘沙”
-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马利庄告诉《新民周刊》,国内的不少AI大模型其实是拿了国外公开的成果做微调和修改,大多以应用层面为主,而不是具有开创性的基础大模型,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封面故事】
2024年-7期
-
扎劲,闹猛,有腔调!
-
沪语文艺“繁花”开
- 无论是电视剧、电影,还是话剧、滑稽戏、音乐剧,更多沪语作品的出现令人欣喜地看到,沪语文化热再次升温,沪语戏剧作为一种用方言彰显地域文化属性的表现方式已为观众所认可,也让更多的创作者有了用沪语进行创作的决心和信心。
-
用方言拍影视剧,扎劲!
- 半两粮票、半张草纸,上海人历史上的精打细算时常被人嘲笑,不过正如“做人家”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多少上海人家就是在这样的勤俭持家中慢慢“做”了起来。
-
方言是为小说增色的“大杀器”
- 因为这些方言写作,不同地域的小说有了不同的面貌,有了不同的声音,或吴侬软语,或秦腔晋语,抛弃了千人一面,不同的地域,由此有了不同的味道。
-
《繁花》爆火,沪语“响”了
- 抱着“传承本地文化,珍爱上海方言”的宗旨,我们探讨了不少方式,直接用沪语语音和文字表现生活,推动上海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学好沪语。
-
侬上海闲话还讲得来口伐 ?
- 由文艺作品引发方言热,这并非个例。近年来,文学作品、影视剧、网络短视频中常见方言元素,年轻人竞相追捧、模仿。但网络热潮只是方言热度的一个侧面,现实生活中,上海话式微确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封面故事】
2024年-6期
-
龙逢盛世 风调雨顺
-
龙循大道,艺致万里
- 全球华人以自身的努力、拼搏、勤恳、善良,在世界舞台上谱写着属于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龙的传人”新的辉煌与传奇。
-
听王汝刚说龙年,一乐也
- “看大师画山水、大写意的时候,泼墨如云,随意几笔,淋漓尽致;需要‘收’着的时候,又会惜墨如金,用最少的笔触去为画面留白,赋予更广阔的内涵。”王汝刚觉得这和滑稽戏的抖包袱很是相像,“该出噱头的地方就要泼墨如云,毫不吝惜;可是对于有些过犹不及的噱头,却要懂得收敛,晓得惜墨如金的道理。”
-
黄阿忠:本命年,我对自己充满期待
- 与古代先贤提出的“江山卧游”有异曲同工之妙,黄阿忠在风景画创作中主张的是重感受,画心中留下的风景,而不是画眼中所见的风景,追求的是一种感觉上的“像”,意念上的“像”,而不是照搬现实中的真实风景。
-
黄韵玲:对音乐的一个永恒承诺
- “40年过得很快,创作是生命的经历,还有我来过这里的证明。希望大家继续创作,继续热爱音乐。”
-
传说与民俗里的中国龙
- 不管龙究竟“应该是什么”,飞龙在天,寓意着强大与文明,跨越了时间和空间,最终成了维系全球华人的精神纽带。
-
龙生九子,各有所好
-
龙年贺岁档,能出几部10亿+?
- 关爱芸芸众生的电影,是永远能得到芸芸众生买单的。
-
“远读”眼中的2023年度国剧十佳
- “触底企稳”——这是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给2023年度中国电视剧产业的一个关键词。根据《2023中国电视剧(网络剧)产业调查报告》,去年,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数量实现了最近五年来的首次回升,达到约500部。在“类型创新”和“审美升级”的双份动力加持下,涌现出不少叫好又叫座的国剧。
最近,华东师范大学“远读批评中心”也从2022年末与2023年在全球各平台播出的剧集中,挑选出了10部年度剧集与20部荣誉提名剧集推荐给读者——其中,国剧比例恰好占据三分之一:“这些剧集或吵闹、或静穆、或轻快、或沉重、或人尽皆知、或冷僻独特。而恰恰是在差异中,这些作品为观众打开了感受、思考与生活的界限,展现了时代自身的危机与潜能。”以下就是“远读”眼中的2023年度国剧十佳作品:
-
2024年值得你阅读的十本书
- 在过去的一年里你读了多少书?书,是灵魂最好的陪伴,在你孤独寂寞的时候,总有一本书可以对你诉说衷肠。
龙年新年即将到来,让我们重新拥抱书籍,在书中寻找美好的文字与情感。那些动人的言语,精彩的故事,是书籍最好的馈赠。
这些书,值得你在新的一年里阅读,让它们陪伴你度过美妙的时光。
【封面故事】
2024年-5期
-
中法一甲子
- 中法可以努力成为新旧大国非对抗性关系的范例,可以成为通过协调合作实现国际秩序新旧转换的伙伴,可以成为差异性文明对话交流的典范,最终以中法关系影响甚至引领新型大国关系和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
-
见证中法友谊的这些人
- 因为有了他们,中法两国之间的交流才会有故事,中法建交60年的历史才精彩。
-
对华投资最多,2000余家法企在中国
- 在华法企,正在用亲身经历和实际行动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投下信任票。
-
百年生命故事,益普生中国焕新
- 2021年,益普生特药中国总部在上海成立,公司发展聚焦到肿瘤、罕见病和神经科学领域。
-
更多米其林“钥匙”,打开中法交融之门
- 在“轮胎”和“美食”两个领域出类拔萃的米其林,十分契合中法文化旅游年,因为旅游不就是出行+美食嘛!
-
中法之美,在欧莱雅“美美与共”
- 从最初怀揣“让每一位中国女性都能拥有一支口红”的世纪梦想,到现在成为中国最大的化妆品集团,欧莱雅在中国成长和发展正是中法两国“美美与共”的最好写照。
-
中法医学交流,在瑞金医院开出繁花
- 中法合作成为瑞金医院国际交流合作中重要的板块和鲜明的特色。
-
“艺”起热吻,璀璨法兰西
- 从一个世纪到另一个世纪,法兰西民族背负着最沉重的痛苦枷锁,但从不屈服;虽然种种经历并没有让这个古老的民族消除罪恶,但她不断树立新的希望;她会陷入幻想,但也会从中摆脱并奋起。
-
“山海有灵”映巴黎, 东方生活美与共
- 为了更好地让法国民众了解到中国文化中所蕴含的开放、善良、友好、仁爱等精神内涵,本届法国豫园灯会并非仅仅展示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元素符号,而是对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古代典籍《山海经》做了深度提炼,然后通过系列化的灯组设计,让赏灯游园者仿佛置身神秘奇幻的上古东方神话世界。
-
上海的法国文化印记
- 回望历史,法国文化留给上海的印记,不只是街头的法式建筑,也不只是戏剧演出、沙龙文化,上海被称为“东方巴黎”,更多是因为骨子里的契合:追求生活品质,重视社交礼仪,在意体面,在意教养,喜欢追逐时髦与风尚,喜欢把生活过得艺术化,喜欢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热闹,也喜欢在风停叶静的梧桐树下,细品一杯咖啡的味道。
-
经典中文译本,讲好法国故事
- 翻译家,是中法之间文化交流的桥梁。傅雷、许渊冲、柳鸣九、郭宏安等法语翻译家将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福楼拜、萨特、加缪等法国作家的作品翻译到中国,深刻影响了中国作家和读者,可谓功莫大焉。
【封面故事】
2024年-4期
-
冰雪经济热雪沸腾
-
哈尔滨,比“南方小土豆”想象的更精彩
- 每当一座“网红城市”出现后,舆论场上总是免不了围绕其是否会昙花一现的讨论。哈尔滨终究会面临上述问题。当那一天到来时,或许那些藏于城市街角的所谓底蕴,已经给出了答案。
-
举世瞩目的“冰雪大世界”是怎样建成的?
- 《冰建王国》不仅满足了南方人民对于“冰雪大世界是如何建成”的好奇,让人看到冰雪经济的巨大影响力,还让人看到了纪录片该有的本质:普通人的真实生活。
-
“冷”冰雪拉动“热”经济
- 从北到南,冰雪消费都在升温。各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冰雪“冷资源”打造出一系列“冰雪+”新产品、新玩法,让寒冷的冬日尽显“热经济”的火热景象。
-
南方人滑雪更“疯狂”
- 曾经,冰雪运动“不出山海关”;现在,自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随着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扎实推动,大江南北,一座座滑雪场、滑冰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冰雪运动已向真正的“全民运动”迈进。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