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获颁的308项(人)奖项来看,上海科创中心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全力打造全球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重要策源地,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2020年是“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上海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的“交卷之年”,相信上海还会有更多科技创新的“高光时刻”。
根据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Springer Nature)于2018年联合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上海成为654名受访全球科学家最向往的中国工作城市。
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不仅仅是一个会议、一个论坛,更是一个学术交流、技术展示、投资促进、产业合作的平台。这场永不落幕的AI 盛会,让上海当仁不让地成为了AI 发展的“全球竞技场”。
当不少人还纠结于“上海有没有错过互联网”这个论调时,一批在国际赛场竞争、在创新领域领跑、在技术尖端游走的AI企业,已然在魔都落地生根。
在世界各国纷纷将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的背景下,中国AI如何取得突破,通往世界之巅,是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
曾经,这一切被认为纯粹只是一个数学结果,但随着天体物理学的进步,我们对恒星的生命周期有了进一步了解,一些凋亡的恒星最终会变成另一种奇异天体的现象或许真的会发生,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这就是黑洞。
为了各国科学家工作的方便,路如森说,自己经常是在晚上和美国、欧洲的同行开视频工作会议,一觉醒来,邮箱里又常常是几十封待处理邮件。
从量子力学的提出、引力波的发现,到此番黑洞“照片”……不难发现,科研进入群体力量时代已成大势,依靠一个天才改变整个科学局面的情况越来越少。
此次研究成果的意义就在于“探索真实和错觉之间的关系以及错觉在大脑中产生的脑机制,为人们深入解读大脑奥秘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
在研究神经科学和脑科学的人员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而科研经费只有美国的二十分之一的前提下,我国的体细胞克隆猴技术再次走到世界的最前列。这使我国在建立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国际竞争中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
2018年度上海共有47项牵头及合作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国获奖总数的16.5%,连续第17年获奖比例超过10%。
上海城建集团公布了一批“数字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产品技术和落地项目,并表示,这些“黑科技”将服务于城市民生,让城市的建设与运营更加安全、高效与智慧。